编者按: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学术界普遍认为需要构建新型举国体制,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历史经验表明,举国体制的运行涉及到央地关系调整,在本研究中主要体现为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主要观点:新质生产力兼具先进性和安全性;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新型生产方式,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是新型生产方式,“三线建设”的本质是主动维护生产力安全,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是央地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政府统筹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新型举国体制运行的关键。
重要提示:本研究是必赢766net手机版教授、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首席专家付景涛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属于工作论文或手稿,转载或引用请联系作者,作者依法保留权利、承担文责。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官网和付景涛教授的微信公众号“高效工作知识圈”将连载这项研究成果。同时,为便于阅读,不再提供参考文献,完整稿件附有参考文献,有需要的读者可以联系作者索取。
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坚持生产力标准,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己任,这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而且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准确而全面地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特征十分重要,虽然现有研究认识到新质生产力属于先进生产力的范畴,但是不少研究忽视了新质生产力的安全属性。本研究认为,新质生产力兼具先进性和安全性,前者强调新的质态,后者强调自主可控性。不同于发生量变的生产力,兼具先进性和安全性的新质生产力具有更高集成度和整体性,强调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和资金链的“四链合一”,要求对强调分散发展和量化加总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扬弃。
针对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问题,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需要构建并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相关研究从“横向”上提出了处理政府、市场和企业关系的思路和建议,但是未能结合央地关系探究“纵向”运行机制,导致没有完整地回答如何“举”的问题,原因是没有充分结合我国的经济基础开展研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作为一种生产方式,新型举国体制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央地关系是我国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质生产力发展将催生新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的改变决定了需要改革作为上层建筑重要组成部分的央地关系,要求通过改革央地关系解决如何“举”的问题。我国的经济基础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央企业的地位和使命决定了改革的重点是将中央企业纳入新型央地关系,中央政府不再局限于直接调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还可以依托中央企业进行间接调控,统筹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协同实现国家战略。
央地关系是政治学、公共管理学和工商管理等学科共同关注的研究主题,学术界从财权和事权等基本内容、政策试点与制度创新等动态内容、基本逻辑和整体态势等宏观主题进行了研究,认为央地关系是一个动态调整的复杂系统,虽然有研究意识到了需要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央地关系,但是现有研究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第一,对决定央地关系的根本力量缺乏深入探究。虽然有文献分析了央地关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是缺乏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分析央地关系改革的战略目标和动力机制的研究。第二,不重视结合我国国情分析央地关系改革的制度基础。执政党的地位和使命使得我国中央政府的内涵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但是多数文献在研究央地关系时并没有完整地把握党中央对多元主体的统筹作用,甚至于单纯从交易属性分析央地关系。第三,没有全面把握处理央地关系的立足点。在地方政府之外,中央政府还直接领导着中央企业,但是多数文献没有据此扩充央地关系的主体。第四,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协同创新意识弱。围绕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需要回答一系列问题,包括构建新型举国体制为何需要改革央地关系?央地关系改革的根本动力是什么?央地关系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如何设计新型央地关系的运行机制?目前,学术界问题导向的跨学科协同创新意识弱,不利于央地关系研究在新时代取得突破性创新。
围绕如何以新型举国体制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这个问题,本研究将从生产方式的视角识别新型举国体制的本质,阐述新型举国体制与央地关系改革的理论逻辑,论证新质生产力是央地关系改革的根本动力,根据构建并实施新型举国体制的需要和中央企业的地位与使命确定央地关系改革的重点,最后根据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设计新型央地关系的运行机制。本研究将在理论层面推动央地关系研究的跨学科协同创新,在实践层面对构建并实施新型举国体制进行破题,因而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价值。
作者联系方式:
付景涛
173779482@qq.com
必赢766net手机版、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