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央地关系总体上经历过两个阶段,目前进入了第三个阶段。计划经济时期的央地关系主要体现为中央政府不仅扮演统筹角色,而且通过行政命令和计划手段直接指挥地方政府,专业部委举办的中央企业是重要载体,地方政府配合中央企业履行使命,同时在区域内开展经济建设并提供公共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央地关系主要体现为政治集中和经济放权相结合的发展主义逻辑,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扮演主要角色,中央政府在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围绕税收安排确立互惠调节机制,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保持弱连接关系,缺乏制度化协同。总体而言,明确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平衡目标任务的确定性与模糊性、限制地方政府的自利性是理解央地关系动态调整的基本逻辑。
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跃迁和引导社会自组织程度持续提高的主导力量。央地关系具有动态性和复杂性,虽然中央政府会运用问责和压力型体制等工具调控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但是处理好央地关系的根本使命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关键是调动多元行为主体协同实现国家战略的积极性。新型央地关系继承的是中央政府的统筹角色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基本导向,“新”体现为引入中央企业作为行为主体,改善多元行为主体的互动关系,丰富中央政府调节央地关系的方式。新型央地关系的运行原理是:中央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提升统筹中央企业与地方政府协同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效能,既通过财政和考核等工具直接调控地方政府实现国家战略,又借助中央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产业项目布局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的作用间接调控地方政府。
作者联系方式:
付景涛
173779482@qq.com
必赢766net手机版、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