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配合中央企业履行战略使命体现了“横向”角色。在计划经济时期,中央政府统筹生产力布局,专业部委具体布局,中央企业指令执行,地方政府提供配合,但是地方政府和地方国有企业缺乏自主权,地方利益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导致产业的内在联系被肢解,同一个区域的企业互不配套,难以形成高结构效益的产业链,生产能力和生产要素的闲置与短缺问题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生产力布局以企业为主体,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布局的主要动力或目标,市场机制是主要方式和手段,政府通过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实施宏观调控,但是生产力布局主体多元化、动力或目标的复杂化、手段和方式的市场化、政府宏观调控的不到位等原因导致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出现双重失衡。在市场发育落后于地方自主权扩大的条件下,对中央与地方权力缺乏明确划分和严格规定、对市场发育缺乏充分估计的放权让利虽然增强了区域经济活力,但是也导致产业利益在区域的分割和地方政府热衷于追逐区域利益。从央地关系看,优化生产力布局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落脚点,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要求新型举国体制对其进行扬弃,地方政府需要根据国家战略配合中央企业履行战略使命。
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与区域政策相配套才能落地见效。未来产业是面向国家中长期发展的新型产业群,逻辑是依托前沿技术的发展推进产业升级转型、交叉融合应用、产业组织变革,将在产业内和产业间推动组织形式发生相应变革。推动未来产业发展需要产业基础、高端资源和要素作为支撑,需要避免资源错配和资源挤兑现象,构建差异化协同发展格局,实现区域间协同发展。一个国家的生产要素是同时从产业和区域两个维度进行调度和组合的,同样的生产要素在产业间和区域间形成的不同组合的运用效率大不一样,国家制定和执行产业政策的目标是调整和协调生产要素在产业间的分布,通过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和高度提高生产率,但是需要结合区域发展政策,由此可见,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政策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是调整或协调政策对象,政策对象自身之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关联性要求政策配套并交互作用,以充分发挥政策的功能。地方政府是一个利益主体,从央地关系看,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与区域政策相配套才能落地见效,需要地方政府发挥“横向”角色。
在构建并实施新型举国体制、而不是分散发展的条件下,从实施新质生产力发展规划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看,地方政府扮演着协调区域内行为主体联动发展的“横向”角色。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区际产业结构协调和区内产业结构合理,主要标志是各个区域都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活力,各个区域的经济优势得到发挥,区域间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区域间分工协作观念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包括比较合理的央地关系,中央政府拥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工作方式时提出,要防止“一刀切”“一锅煮”现象。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进行,各个区域需要认识并发挥自身优势,这就离不开地方政府发挥“横向”联动作用。地方政府掌握着一定生产要素,包括人才、教育、资金、自然资源、公共服务和地方国有企业等,这些资源与中央企业掌握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组合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基础。推动新质生产发展既包括从研发到应用的过程,也包括国家总体产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协调发展,从央地关系的角度看,关键是统筹处理中央企业发挥“纵向”主导作用与地方政府发挥“横向”联动作用的关系。
作者联系方式:
付景涛
173779482@qq.com
必赢766net手机版、海南省公司治理研究院